篮球解说员张卫平简历介绍-篮球解说员张卫平简历

tamoadmin

1.张伟平是谁

2.做解说将会有怎样的发展历程?

3.穆铁柱(穆铁柱简历个人资料简介)做什么的

4.陈江华的突破快不?能去NBA吗

张伟平是谁

篮球解说员张卫平简历介绍-篮球解说员张卫平简历

张卫平新图影业有限公司董事长

个人简历

1958年10月8日出生于山东济南。

17年,他高中毕业,进入北京普仁医院。在北京药学院读了两年,回医院当了药剂师。

1988年加入西门子北京公司,出任商务行政部经理。两年后离职创业,先后从事房地产中介、医药代理、航空食品行业。

19年,张艺谋**《有话好好说》投资。之后《一个都不能少》、《我的父亲母亲》、《十面埋伏》等**相继开拍,其中《英雄》、《满城尽带黄金甲》相继打破国产**票房纪录。

上市原因

在全世界**观众眼里,“中国**”的代名词几乎就是“张艺谋”。在中国**圈眼里,“张艺谋**”的代名词就是“张卫平”。19年,《有话好好说》由于一个偶然的原因第一次合作后,“张爽组合”开始了长达十年的一对一合作,这是全球唯一的合作模式,现在看来还会继续。中国**在诞生了张艺谋这样伟大的导演之后,也成就了张卫平这样的“**大亨”。

接连打破国内票房纪录的新图影业公司,从老板到员工只有12人,但新图首映现场总有一两百名现场工作人员。新图老板张卫平不招临时工。他喜欢把朋友公司的人“调”过来。从早年外企的营销人员,到后来的房地产老板、医药代理,再到投资**,张卫平最大的就是自己的“铁哥们”。这个山东汉子有自己的交友之道。

本报记者张建岳

-童年

从小在三大军区长大。

可能是因为他是“半个和尚”,张卫平早期的成长经历并不为大众所知。因为他在沈阳长大,很多人把他归为东北人;现在他说北京话,一直在北京工作,所以被归为北京人。但是,山东人,济南人的张卫平,还是把自己当成了山东人。

1958年10月8日,张卫平出生在济南军区一个军人家庭。他的父亲是空军技术员,母亲是军医,他还有一个哥哥。张卫平还没满一岁,全家搬到了北京,“从济南军区大院搬到了北京公主坟空军大院。”张卫平说。

刚到北京不久,张家又添了一个小女儿,身体不好的母亲根本照顾不了三个孩子。于是,四岁的张卫平被送到沈阳军区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一直到十五岁。所以有人笑张卫平是被爷爷奶奶“当独生子女养”的。事实确实如此。那些年,爷爷奶奶走到哪里,张卫平就跟到哪里。这样的成长经历,让爷爷奶奶对张卫平的影响远远大于父母。“我和爷爷奶奶关系特别好,性格特别像我爷爷,不像我爸爸。我爸爸是博士生导师,学者,现在拿院津贴,比较无聊,而我爷爷是个单纯开朗的人,我也是,很奇怪,我的身高和我爷爷一样。我爸爸才一米七十四,我一米八十三,我爷爷一米八十二。”

张卫平的坦率在圈内是出了名的。“我做事的时候,总是言出必行,行动的时候总是贯彻执行。我是那种什么都憋不住的人。我最不能接受的是,面对一张虚伪的脸,说着言不由衷的话。”

-转移

药剂师跳槽外企

高三的时候,张卫平因为母亲病重回了北京。母亲去世后不久,19岁的张卫平“顶岗”,进了北京普仁医院。在北京药学院学习两年后,他开始了9年平庸的药剂师生涯。对于那次经历,张卫平自己总结为“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很无聊。”

生活的改变发生在1988年。今年,张卫平的一个朋友想帮他侄子找一份外企司机的工作。恰好张卫平认识一个在西门子北京工作的朋友,于是亲自带着孩子去西门子面试。但是事情变得有点戏剧性。

“聊了大概半个小时,人事经理突然说公司不需要司机了。他们需要的是像我这样的人。让我回去好好想想。”10年过去了,张卫平说起这件事,还是显得有些惊讶。“我当时就想,我这个药师干得不错,是铁饭碗!所以我一开始也没当回事。”

一周后,西门子打电话询问此事。张卫平辩解说自己不懂外语,没想到对方只是简单地说了一句“那我们给你提供翻译和司机。”之后西门子一次又一次打了好几个电话,终于张卫平被打动了。他丢掉了铁饭碗,成了西门子北京公司的工商管理部副经理。

据说在西门子北京公司的时候,张卫平是唯一一个不会说外语的人。他的工作是销售医疗器械。“到了外企,才发现原来还有这么一个世界。我突然觉得很兴奋,做事也挺轻松的。”人事部经理真有眼光。半年后,表现突出的张卫平被提拔为企管部经理。

“第一个月工资380外汇券。我在秀水街拿到的,换成了760人民币,而我之前的工资是37人民币50。你想想,那是什么感觉!”张卫平的生活从此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视野迅速开阔。“两年下来,我知道了市场经济是怎么回事,也知道了我要尽快积累一些财富,这样才能做事。西门子的工作已经不能满足这种需求。“1990年左右,张卫平辞去西门子的工作,下海创业。

-事业

开始房地产**成名

上世纪90年代初,海南是一片创业热土。几个朋友鼓励张卫平去海南搞房地产,于是张卫平和朋友去了海南。“在南华大酒店前海边大排档的街上,人们正坐在那里谈论房地产生意,这让我突然有了‘谁主沉浮’的创业冲动。”受刺激,张卫平也决定进入房地产行业。“那时候搞房地产投资的人不多,拿地也不用花钱。我和

几个朋友一块儿干,把地三通一平之后出手就能赚钱。”

张伟平自称性子急,干不了一单生意要做几年的房地产开发,只能做房地产中介。不过,这倒让他快速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而且可以避免陷入房产泡沫之中。除了房地产,张伟平还向其他产业扩展,其中较成功的是为首都机场供应航空食品,做医药代理。“那时候,只要停靠在首都机场的飞机,用的快餐都是我提供的。”而说起医药代理,张伟平笑了,“旧社会说‘三个劫道的比不上一个卖药的’,药不像衣服,贵了你可以不买,人病了多少钱的药都得买,这生意确实赚钱。”

19年,在偶然接触到**后,张伟平慢慢地将自己的精力和财力都集中在了**上。如今,张伟平已经彻底放弃了在房地产和医药代理领域的业务,就连不赔的航空食品业务也处于半退出状态,只是留着部分股份每年分红。

“我这人喜欢自由,不想为赚钱活得太累,轻松地过就好。”新画面公司成名之后,不少风投机构找上门来,被张伟平一一回绝,“我本来就没想把公司做多大,这样就可以了,能做多大算多大。给别人打工我可不干,还不如留着时间跟哥们儿一块‘混混’。”

在张伟平的心目中,朋友的位置至关重要。关于如何拥有以诚相待的朋友,张伟平有自己的一套“道道”。“一个人有再大的能力,也终究是有限的,一定需要一帮铁哥们儿,不是一个,也不是几个,是一大帮,而且是各行各业的。他们能不能义无反顾地支持你,就要看你平时如何做人了,你对人家真诚,人家才肯帮你。”

张伟平交朋友注重质量——要交那种“义无反顾”的哥们儿。“我现在交朋友有一个诀窍:接触一个人的时候,我看他身边都是什么样的朋友。如果他身边是一些看着热热闹闹、哥们儿长哥们儿短,其实都只是刚刚认识、三天两头换的人,那这个人也只能是作为生意上的朋友、利益上的朋友,关键时刻肯定靠不住;如果他身边都是相处了多年的朋友,那这个人也一定值得交往!”

-逸事

“我和张艺谋合作从不签约”

众所周知,张伟平最铁的哥们儿就是老搭档张艺谋。“我们合作了十多年,拍了那么多**,每次都是几千万、几个亿的投资,但我们两个人从来没签过一个字的合约,我也从来不看剧本。我们这样的合作可能找不出第二例。”在圈内,张伟平“不看本”广为流传:一不看剧本,二不看账本。

“一切都靠彼此的信任,艺谋这个人有人品,有艺德,绝对不会耍小心眼,绝对可以信任。当然,我也同样诚心待他,这就叫‘肝胆相照’吧。”张伟平很满意自己与张艺谋的合作互补,“他是一个沉默寡言的人,适合搞艺术,我是一个外向型的人,适合做市场,正好互补。冯小刚就说特别羡慕艺谋后面有我。”

可能是与张艺谋的合作太顺心了,在张伟平的眼中已经很难找到其他适合他的合作导演。“在国内真正有市场号召力的导演,我看就是艺谋和小刚两个人,其他人我看不到。”在张艺谋被选定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总导演之后,很多导演找到张伟平,希望能填补张艺谋离开期间的**市场空缺,结果都被张伟平拒绝了,“我正好休息两年,各干各的,他忙奥运会,我就带一帮哥们旅游去!”

■记者手记

张伟平是个商人。地产中介、医药代理、航空食品,再到投拍**大片,产业交错,家资亿万,但“谈生意”绝不是这个“**大亨”生活的起点。在“谈生意”之前,张伟平习惯先“谈交情”。

在19年投拍张艺谋的《有话好好说》之前,张伟平和这位同姓大导演已经认识多年,但“在一块就是吃喝玩乐,从来不谈**。相互都当对方是个可以说话的朋友”。那时候张伟平做房产中介,张艺谋拍**,各干各的。1996年,张艺谋和巩俐分手,事业上也出现了低潮,新片找不到投资方,情绪不佳,常常找张伟平喝酒解闷。得知朋友有难,张伟平二话没说,拿出2000多万支持张艺谋拍片。那个时候,张伟平没把这笔钱当做投资,因为他压根就不知道**这生意是怎么回事。片子最后赔了1000多万,张艺谋很不好意思,张伟平却一副理所当然的样子,“关键时刻不帮一把,算什么朋友”。正是有了这份交情,也才有了十年来“双张”之间亲密无间的合作,也才有了后来《英雄》、《十面埋伏》,以及今天《满城尽带黄金甲》的成功。

实际上,不仅仅是对张艺谋,不仅仅是在**产业,生意上的事情,只要细听张伟平讲起来,背后几乎都会有一些朋友交情上的故事:张伟平的新画面影业公司上下只有12个人,但每次新画面新片发行,现场都能有一两百“员工”,“都是从朋友公司调过来的”。张伟平最早从医院药剂师职位下海,也是因为帮助一位朋友,歪打正着被西门子公司相中,从此走入商界。

“彼此相互有交情,能信任,这样的生意做起来省心。”张伟平解释。据悉,十年来,他与张艺谋已经合作投拍了六七部**,投资动辄几千万、几亿元人民币,但两个人从来没签过一个字的合约,更没有对账本这一个环节

做解说将会有怎样的发展历程?

在的产业链中,最具IP效应的是俱乐部和选手,除此之外,个人IP效应最强的人,当属那些活跃在各大赛事现场的官方解说。

正是由于解说头顶明星光环出现在赛场,并借助各种自媒体或直播平台将影响力带到了赛场外,才让不少年轻人动了“我也想当个解说”的念想。

然而,“明星”可不是那么好当的。

敲门砖:语言功底是解说入门重要条件

王多多在平安银行人力办公室面试员工的时候,不止一次想过自己从事游戏相关的工作。从人民大学本科毕业到在平安银行工作的三年间,他给不少游戏公司投递了简历,但大多石沉大海。

2016年9月,作为《英雄联盟》重度爱好者,王多多如往常一样,打开了游戏客户端。与往常不同的是,这次他看到了官方解说招募令。王多多随手一填,并在解说作品一栏填上了自己在B站解说《英雄联盟》的——虽然没有解说经验,但在B站上,王多多是一个兼职的UP主,上传的主要内容包括历史类脱口秀和《英雄联盟》类的。

四年前,一条B站解说成了银行工作人员进入解说领域的敲门砖。如今,情况似乎有些变化——“现在很多企业招人会偏爱科班出身的播音主持专业学生,好多科班出身的00后甚至都活跃在了一些赛事的解说席上。”王多多说。

就读于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专业的马萱,目前在腾讯解说TGA赛事。高中艺考成绩极好的她到了中国传媒大学之后,接触到了从传统媒体到新媒体的诸多机会。为了找到更适合自己的工作方向,平时就爱打游戏的马萱去参加了腾讯TGA的面试。

在马萱看来,科班出身的解说,首先形象和普通话经过一轮选拔,其次语言组织能力和临场应变能力也经过训练,这些都是优势。“但跟职业玩家出身的解说相比,我们对游戏的理解还有提高空间。”她说。

同样是科班出身的赵松琪,一直都是WE战队的粉丝。2018年,她还是场下的一名俱乐部粉丝,现在,她却成了WE主场的主持人。主持工作正好能将她的专业和兴趣结合。赵松琪认为,科班出身的镜头感和语言功底是优势,但其他方面的知识储备需要补足。

虽说播音主持专业出身并非成为解说的硬标准,但在诸多赛事的解说招募要求中都会把“播音主持\表演\传媒专业毕业”看作加分项。

而站在观众的角度看,大多数观众也会把“普通话好”列为自己喜欢解说的标准之一。“以前看孙亚龙解说,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是‘暴女用飞镖地zai它’,这种重庆方言版的解说就太具有地方特色了。不是不好,只是对很多观众不友好。zai这个方言在普通话里都没有对应的字。”来自重庆的某爱好者如是说,“而且说普通话的人听不懂这样的解说,自然会对这样的解说产生排斥心理。”

进阶路:综合素质重要程度胜过天赋

如果说音色、外形和普通话水平跟天赋有关,那对游戏的理解、文字驾驭能力、控场能力等就是后天不懈努力才能进步的综合素质。

LPL官方解说瞳夕曾是一名选手,从职业选手到解说,瞳夕笑称遇到的最大困难是找到官方解说报名的渠道。

“做选手的时候我认识了一些赛事方,之后偶尔会被他们邀请客串解说,我就萌发了去LPL做官方解说的念头。我认为做解说,口才和对游戏的理解都很重要。”瞳夕说。

站在职业选手的角度,瞳夕认为做解说并不只是要通过玩游戏去理解比赛,还要大量的比赛和高端局的OB积累,对装备、英雄、地图等变量的把控,对英雄联盟赛事历史的理解,都需要花费大量时间。“我认为这些努力比天赋重要。”

作为“英雄联盟LPL赛区2019年度最受欢迎解说”,王多多同样认为综合素质对于解说更重要。“人们夸董卿老师等优秀的主持人,肯定不是夸他们吐字清晰字正腔圆,而是因为他们的综合素质。控场、应变、底蕴等,是一个主持人到一个优秀主持人的必由之路。”

如今行业发展迅速,观众们的要求也“水涨船高”,主持人和解说的能力大家都看在眼里。优秀的解说,也因为出镜率高而成为了顶级流量的代表,这种职业带来的“光环”,也导致很多年轻人对解说席心向往之。

但面对年轻人的热情,已经坐在解说席的前辈们大多选择给他们泼点冷水,但又会理智地支持他们的梦想。

赵松琪表示,还是建议学生优先保证校内课程的学习,她说:“尤其是高中生,还是以高考为第一要务。其次要客观判断自己是否适合做解说主持,比如看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基本的游戏理解是否到位等,最后可以密切关注方面的新闻,行业动态,如果有确定参加艺考的同学要关注有学院或者解说专业的院校招生信息。”

王多多也时常面临有年轻人问他“怎么才能当个解说”之类的问题。王多多一般都会反馈给他们这样的建议:“不要考虑太多,还在念书的话就先好好完成学业,综合素质极其重要。高中生要好好读书,考个好大学就会有个好平台,不管是否从事行业,对以后的发展都有好处”。

在王多多看来,如果高中生目标就瞄准了解说,视野太窄了。打铁还需自身硬,所以提高综合素质更重要。“我以前也想过如果毕业之后直接去做解说,会更好吗?我自己觉得不会。因为我自己毕业之后的那三年做HR的工作经历,锻炼了我与人沟通的能力,积累了社会经验,这些对我进入新的行业都有很大的助力,因为我知道怎么跟人沟通,怎么处理突发情况。包括我之前做B站Up主,让我对着镜头说话不怯场。虽然我进入行业有些晚,但我真觉得如果毕业之后直接做解说,未必有现在做得好。”

看不到的天花板:解说行业永远有提升空间

传统体育领域里,有解说到七十岁的张卫平,似乎在传统体育做解说,并不是“吃青春饭”。那么在领域,年龄和职业生涯又是什么关系?解说发展的天花板又在哪儿呢?

不管从业多久,不管是传统体育还是解说,解说这个岗位似乎从没有明显的“职业晋升路径”。王多多直言,主持人、解说都需要不断锤炼自己的业务能力,这个行业并没有天花板。“因为你总会面对不知道你的观众,而且对于解说来讲,从风格到语言,永远都有提升空间。”

王多多从很久以前就开始看体育赛事,作为一名利物浦的死忠粉,他在看球赛的同时也被苏东、詹俊等传统体育名嘴吸引。“他们的声音就很有辨识度,另外,我觉得用一些短句,或者诗句去诠释比赛,也只是一种正常的解说方式,而不应该只属于我自己。总之,传统体育的解说,对我影响非常大。我也希望能够按照传统体育解说的方式,以更专业的形式去解说,这是我希望自己表现出来的解说风格。”

右一瞳夕

刚刚做解说一年的瞳夕,很感激粉丝和业内人士们给予的正面评价,但她同时也在承受一些负面反馈。“工作强度可以继续增加(笑),自己的努力得到大家认可让人开心,希望能继续在解说席上努力,提高自己的能力,不让喜欢自己的粉丝失望。我做解说的长远目标就是想解说S赛总决赛,现阶段的小目标,是解说LPL的决赛。另外,我还想带爸爸妈妈去看场看我解说的比赛,很感谢他们这些年的支持,想让他们看到我没有让他们失望。”

赵松琪作为行业新鲜血液,如今最在意的是自己能否做好每次访,能否跟前辈学到更多从而提高自己。除了会纠结解说工作和学业的冲突之外,其他事务她似乎都乐在其中。“短期目标就是做好本职工作,至于长期规划,我可能会转到教育领域。这个教育,包括但不限于教育。”

马萱同样是行业新人,虽然工作节奏快,但她同样也正在享受自己的成长。“解说工作给我带来的成长十分宝贵,未来我也想继续从事相关的工作。但未来的事儿不好说,不过只要有机会,我就会去努力争取。所有当下做的事儿,我都会尽全力把它做好

穆铁柱(穆铁柱简历个人资料简介)做什么的

今天小编辑给各位分享穆铁柱的知识,其中也会对穆铁柱简历个人资料简介分析解答,如果能解决你想了解的问题,关注本站哦。

穆铁柱是怎样的一个篮球运动员?

穆铁柱是中国篮坛历史上一个拥有辉煌职业生涯的内线球员。

穆铁柱,身高2米28,体重160公斤,他的鞋码是5,是中国篮球历史上第1个被称颂为篮球中锋的内线球员,也是那个时代,我们中国男篮国家队主力中锋。他出生于山东省东明县,他先后入选过济南军区代表队,八一男子篮球代表队,中国男子篮球国家队。

帮助男篮队获得过男篮亚锦赛的冠军,第8届亚运会男篮的冠军,第8届男篮世锦赛的第11名,在与世界强队的交手中,穆铁柱成为了中国男篮在比赛中的一个强点,助力中国男篮!

他还获得了国际军事理事会篮球锦标赛第三名。他还帮助八一男篮队中获得了两次亚洲俱乐部的锦标赛的冠军,之后他短暂担任过八一男篮的主教练,对中国篮球的发展做出了一个杰出贡献,后续中国篮协授予他一个新中国篮球运动杰出贡献奖的称号。

作为我国在的内线中锋,他庞大的一个身躯,却有着一个良好的篮球意识,在攻防两端都给予中国男篮一个非常大的支持,他成为了中国男篮在同时期比赛中最为依赖的一位球员。

同时我篮球历史上的媒体人或者是球员,都对穆铁柱在中国篮球贡献都做出了一个积极的评价。

媒体这样评价穆铁柱,说穆铁柱在球员时代为中国男篮成为亚洲霸主,打下了一个非常坚实的基础,他的逝世对中国篮球说是一个巨大的损失。

而我历史上最伟大的球星,也是中国现任的篮协的姚明也积极评价自己的这位老前辈,他说到穆铁柱和我都是中国篮坛的两大中锋,但是以前如果提起真正的大中锋的话,首先就会先想到的是穆铁柱,我对他是一种仰视,一种仰慕,我和穆老先生有过接触,但我来没有和他说过话,因为那时我还不够资格跟他说话。

从姚明这句话就能看出来他对于这位老前辈是非常尊重的,并且对这位老前辈对中国篮球贡献,给予积极的评价。

而作为穆铁柱同时期的老兄弟,老队友,篮球解说员评论员张卫平指导这样说道,穆铁柱是一个非常具有历史意义的队友,他是中国男篮第一代中锋,为我们称霸亚洲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至今我都觉得他是世界篮坛传球最好的中锋。

从篮球名宿张卫平的话语中,我们能够看出,穆铁柱和他做了好长时间的国家队队友,所以说他见识到过穆铁柱打球的方式,见识到穆铁柱在内线打球的一个统治力,因此张卫平指导的这番话是非常客观的!

中锋「穆铁柱」的职业生涯,在历史上究竟是什么水平?

在中国篮球的历史长河中,每一代男篮都有伟大的中锋,最为人们所熟知的就是三大移动长城,而这期要聊的是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统治亚洲篮坛的中锋穆铁柱。在老一辈球迷心中,穆铁柱的存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姚明也曾经在一档节目里就毫不吝啬地表示,穆铁柱对于他们这代人来说,就像是一座无法逾越的大山。

穆铁柱,1949年出生,山东省菏泽人,身高2.28米,司职中锋。12年加入济南军区篮球队,13年抽调进入八一队,17年进入中国国家队。19岁前,穆铁柱没有摸过篮球,在赶集时因为抢眼的身高而被发现,并被推荐到省里,因为没有任何基础,又被退回到县里。以为要回家继续务农的穆铁柱,没想到迎来了国家队伸出的橄榄枝。当时的国家队,用20个旧篮球,换来了穆铁柱。那个年代一个崭新的篮球大约是10块钱,一个普通工人一个月的工资大约是20~30元,20个篮球,还是旧的,大约150块钱吧。17年,28岁的穆铁柱正式进入国家队。教练着重训练他篮下的投篮和抢篮板以及传球技术,他的投篮可以说是非常的稳定。

在当时来说,2.28米的身高,160KG的体重,就是内线的巨无霸。他视野广,且善于和外线球员配合,还能单手握球传球及投篮的动作,成为了队中的进攻核心,而在防守中他的身高就是对方球员的噩梦。穆铁柱的出现开启了中国篮球的新时代,几乎每场比赛他都能砍下二、三十分,大家都知道孙军单场70分的记录吧,而他在一场与苏州市队的比赛中,一人砍下80分,创下中国篮球单场得分的最高纪录。要知道,当时的比赛还没有三分球的概念。穆铁柱的内线统治力在亚洲无人能及,也因此有了中锋的美誉,很多我们父母辈的人都是因为他成为球迷。遗憾的是当年的实在是太少。

15年,中国队在张卫平的带领下,获得了亚锦赛冠军。17年的亚锦赛,穆铁柱和张卫平构成了中国队的双核。防守中穆铁柱是球队的核心,而进攻中张卫平则是对手的噩梦。这一内一外,帮助中国队小组赛全胜,场均净胜对手60分以上,决赛阶段场均净胜对手40分以上,最终9战全胜,成功获得冠军。

18年亚运会,穆铁柱的巨大威力令中国男篮如虎添翼,决赛中,他们没有给南朝鲜队任何机会,赢了20分,历史上首次获得亚运会金牌。

18年的马尼拉世锦赛,这是中国队第一次参加男篮世锦赛,中国队以钱澄海挂帅,张卫平与穆铁柱为球队的核心。值得一提的是,张卫平在7场比赛中总共砍下了177分,场均得分达到25.3分,在赛会得分榜上排名第二,并最终入选了赛会最佳阵容。穆铁柱在这届比赛中,表现不错,场均可以拿到13分,并且在同多米尼加的比赛中拿到25分。在那届比赛中,中国队最终获得第11名。

19年4月,由全美大学生明星球员组成的美国队来华访问,这是新中国与美国建交后的第一场篮球赛,八一队代表中国和他们打了两场比赛,八一队的口号大家应该都听过,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拼搏,特别能战斗。八一队这段时期的主力五虎将是中锋穆铁柱,神射手郭永林、匡鲁斌,后卫吴沂水、邢伟宁。这几位球员也是当时的国家队主力。也就是说八一队就是国家队。

面对身体素质强于自己的对手,穆铁柱镇守篮下,其他球员发挥小快灵的特点,一开场,八一男篮就打得很顺利。全队在吴忻水的组织下,穆铁柱内线强攻,郭永林、匡鲁彬外线开花,最终八一队以104比96战胜对手,其中吴忻水、穆铁柱各得25分,郭永林23分,匡鲁彬14分,邢伟宁11分。然而美国队并不服输,提出第二次交手。八一队在吴忻水受伤的情况下,再度迎战,并再次以72比69战胜美国队。八一队两次击败这支美国队,令美国颜面尽失。虽然只是友谊赛,但在当时的大环境中来说,这是振奋人心的胜利。四个月后,NBA总决赛MVP昂塞尔德领衔的华盛顿队访问中国,球队来华的阵容也基本全是主力,八一队再次与其上演精彩对决,面对拥有海耶斯,昂塞尔德这些名人堂级别球员的队,八一队真切感受到了顶级职业队的强大,没有身体优势,只能凭借技术和顽强与对手展开对攻,比赛开始后,八一队沿用前面的战法,用吴沂水组织进攻,穆铁柱内线牵制,郭、匡二人左右开弓。不料,这支队的实力完全超出了八一队的想象,也远非当初那支美国大学生队可比。2.01米的昂赛尔德将2.28米的穆铁柱完全锁死,在他的防守之下穆铁柱在力量和敏捷性、弹跳方面完全处于下风,甚至连球都没办法举起来。外线球员的防守压力也远非寻常可比。即便是这样,八一队拼尽全力,上半场只落后了一分。

到了下半场,八一队的体能出现了巨大的问题,身体素质方面的差距开始体现。命中率下降,防守质量变差。最终八一队还是以85:96输掉了比赛,输了11分。这么小的分差,放到现在几乎不敢想象。其中,八一队头号得分手郭永林还砍下28分,尽管最终告负,但却赢得了喝彩与尊重。华盛顿队还和当时姚明的父亲所在的上海队也打了一场,最终上海队输给对手20多分。

19年亚锦赛,有一场比赛值得一提,就是著名的“名古屋黑哨”。那个时期,中国队是亚洲篮坛的巨无霸,免不了成为棒子和日本针对的对象,复赛对阵日本队时,裁判将中国队5位首发球员,包括穆铁柱全部罚出场外,但中国队还是顶住压力,用轮换球员战胜对手。最终7战全胜实现了3连冠。并获得了1980年的奥运会资格。但是由于当时中国抵制了1980年莫斯科奥运会,中国男篮最终没能出现在当时奥运会的赛场上。

1981年,穆铁柱又帮助八一捧回了第一届亚洲俱乐部锦标赛的冠军,1983年亚锦赛,34岁的穆铁柱完成了他最后一次洲际大赛。

作为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篮球的顶梁柱,在20年的篮球生涯中获得了无数的荣誉,更是中国篮球的神话。1987年六运会之后,38岁的穆铁柱退役。在无数鲜花与荣耀的背后,却留下了满身的伤病。身体负荷很大,加上高强度的训练和比赛,穆铁柱的心脏渐渐难以承受。2008年,这位家喻户晓的篮球名宿因心脏病与世长辞,而他写就的巨人,会一代代流传下去。

穆铁柱享受副师级待遇,女儿在银行工作,儿子1.8米却不是运动员

爱好体育、年龄超过50岁的人,几乎没有不知道穆铁柱的人。

作为中国篮球界的“巨人”,穆铁柱身高2米2,在篮球界这样的身高是“一骑绝尘”的。

穆铁柱曾经被誉为中锋,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时期中国篮球的顶梁柱,创造了一个时代的。

伴随着穆铁柱成为备受世界瞩目的巨星的同时,他的私人生活和家庭,也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

穆铁柱与妻子拥有一段轰轰烈烈的爱情,婚后育有一儿一女,他的儿女都没有“继承”穆铁柱的事业,女儿如今在银行上班,儿子身材高大,却并不是运动员。

穆铁柱在做篮球运动员期间,创造了许多,成为很多“巨人”们在篮球界的偶像。

在事业上,穆铁柱毋庸置疑的到达了巅峰,退役之后,穆铁柱也做了几年的教练工作,后来因为身体原因,穆铁柱在2000年正式从八一体工大队退休了。

基于穆铁柱为国家作出的贡献,退休之后,穆铁柱也享受副师级待遇,在北京颐和园附近的总政老干部干休所,和八一队的很多人都住在同一栋楼里。

他们的生活基本都很安逸恬静,一起下棋、打牌、搓,但是穆铁柱因为水平不够高,也不经常玩。

穆铁柱最喜欢的是户外活动,爬山、钓鱼都是他日常的外出活动。

他也喜欢开车,但穆铁柱的身高开起什么车,都会让车看起来很显小。

即便这样,穆铁柱也无法放弃开车兜风。

有记者曾经问他开车的速度怎么样,“从北京到哈尔滨一天能打一个来回”,穆铁柱开玩笑地说道。

退休后的穆铁柱很少在公众场合露面,因为身高和篮球运动员的身份,穆铁柱也曾经参演过一些角色。

他在《傻冒经理》、《一夜歌星》、《黑色走廊》三部**中都有参演,甚至还演过小品,拍过广告。

然而穆铁柱的这些“尝试”显得有些杯水车薪,在网络还并没有那么发达的时代,穆铁柱仅靠在**里出演的小角色,使得人们几乎无法认出他来。

退休之后,穆铁柱基本上消失在公众视线当中,他的妻子和儿女们的消息也自然而然地很少出现在新闻报刊中。

穆铁柱与妻子王专红结婚后有一双儿女,退休后,家庭的唯一收入来源就是他和妻子的退休金,每月差不多3000多元。

按照现在的标准来说,这对名极一时的体坛明星来说并不算宽裕,那时候,大女儿穆榕已经开始找工作,给家里分担一些经济压力了。

在穆铁柱以前的访中,他也曾经提到过自己的孩子:“我退役晚,孩子们小的时候,缺乏感情投资的机会。所以他们对妈妈要比对我亲的多,而且他们也不太爱听我的话。”

言语中,都是他对孩子的愧疚,但孩子们一直都是非常尊敬父亲的。

穆铁柱一直都是家里的顶梁柱,两个孩子长大之后,渐渐也都有了自己的兴趣和爱好,但一家人共同的兴趣爱好绝对是篮球。

提起NBA,穆铁柱和王专红两个人都非常兴奋,他们提到,儿子喜欢76队的艾佛森,穆铁柱夫妻二人和女儿喜欢的是湖人队的奥尼尔。

如今,女儿穆榕身高一米七三,儿子穆桐1.8米,但身材高大的他却不是运动员。

穆铁柱的儿女们虽然对于体育和篮球非常感兴趣,但长大之后别说从事篮球,他们现在的事业根本都没有和体育沾边。

对此,穆铁柱似乎也并不在意,他并没有非要子女从事篮球运动的想法。

按照他的话说:“他们没有遗传我的运动基因,平时打篮球也是为了锻炼身体,这样也好,多学些知识更有用。”

穆桐和穆铁柱非常相似,尤其是二人的善良,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据说上世纪八十年代时,有一位来自珠海的小战士把钱包弄丢了,要和穆铁柱借60元。

这在当时是穆铁柱一个月的工资,他看这名小战士有些可怜,就咬一咬牙,把一个月的工资给了他,自己就留下了几块钱。

后来,事实证明穆铁柱没有信错人,二人还因此成了莫逆之交,这名小战士随后每年几乎都会来看望穆铁柱。

有其父必有其子,穆桐小时候赶上有一年冬天下大雪,在八一体工大队外面做生意的都收了摊,只剩下一个卖元宵的还在推着车在大风雪中叫卖。

穆桐放学回家的路上,对王专红说:“妈妈,给我点钱,我想买元宵”。

王专红很纳闷,说:“你不是从来都不吃元宵的吗,怎么想起要卖元宵了?”

小小年纪的穆桐只是拉着王专红说:“妈妈,你看他多可怜,这么大的雪还在卖,我们多买一点吧”,结果他们买回家两大兜元宵,穆桐一口也没吃。

如今,穆榕已经41岁,他延续了毕业之后的选择,至今依旧在一家银行工作。

而穆桐从北京联合大学毕业之后,选择到企业上班,当了一名白领。

穆铁柱的孩子们虽然没有像父亲一样在体育领域发光发热,但也都过上了自己幸福安稳的生活。

除了子女之外,穆铁柱与王专红的爱情故事在当时也是轰轰烈烈的。

在那个时代,二人的相遇和相爱是大胆而又热烈的。

王专红年轻的时候曾经是一名疯狂的篮球迷,恰好穆铁柱那时候所在的八一队经常在首都体育馆打球,喜欢篮球的王专红经常跑去看他们打球。

看了几次之后,王专红对穆铁柱就心生好感,于是回去给穆铁柱写了一封表达爱意的“求爱信”。

穆铁柱以前也没遇到过这样的事情,加上当时整个的社会环境都还比较传统和保守,收到信之后穆铁柱就主动上交给了组织。

八一队的领导,尤其是当时负责八一队训练的教练张忠恕非常重视。

虽然大家的思想都还比较保守,却并不排斥自由恋爱,根据张忠恕的回忆:“我们当时生怕是有人在开玩笑,所以当时还特地找到女篮,请他们派了两名女同志,专程赶到王专红所在的工厂,这样调查下来,发现工厂里确有其人,并且经过简单的调查和了解,发现王专红同志各方面都非常优秀,还是厂里的文艺积极分子,唱歌、跳舞都样样在行。”

经过八一队领导们的初步“筛选”,在领导们的安排下,穆铁柱和王专红开始了第一次见面。

后来二人回忆起相识的那段际遇都仍旧历历在目,言语间不经意流露出当年的甜蜜。

王专红提到,18年,中国赢得了亚运会的男篮冠军,在那之前,王专红就已经非常欣赏穆铁柱。

在知道穆铁柱得了奖、为国争光之后,王专红为了表示祝贺就给他写了一封信。

据说当时给穆铁柱写信的人非常多,王专红也就没有放在心上,随后就把这件事情给忘了。

穆铁柱说:“那个时候找对象还要看政治上怎么样,出身怎么样,要求很严的。王专红来的信内容我都不太知道,还是领导看了信之后还特地派人去他们厂里调查了一下。”

到19年底,二人结婚,当时穆铁柱花光了几年攒下来的全部身家270元。

其中,270元的大头是为体工大队分给他们的那套房子添置了许多家具,剩下的钱就都用在酒水上了。

二人的婚礼仪式其实特别简单,穆铁柱说:当时什么结婚戒指、结婚照、奶油蛋糕、香槟酒都没有的,那时候结婚不兴这个,是不是不可思议?

二人结婚当天,穆铁柱的父母家人都没有到场,都是八一队的领导们当“婆家人”。

女方也是八一队开着一辆面包车接过来的,在体工大队训练馆的小礼堂里,一共不到一百多个人。

二人专门换上了套装,等领导讲完话,向着来宾们三鞠躬之后,就算完成婚礼仪式了。

王专红每每回忆起开始的这段时光,都说:“我就觉得这真是缘分,当时那么多人给她写信,一大摞一大摞的,他们领导就选中了我。”

二人婚后生活也非常幸福和谐,穆铁柱几乎没和妻子发生过激烈的争吵,就算小吵之后,也基本都是穆铁柱主动向妻子承认错误。

王专红觉得嫁给穆铁柱特别幸福,虽然他身高很高,外表看起来非常粗犷,但在家里是一个细心体贴又浪漫的男人。

婚后,王专红考虑到穆铁柱打篮球训练很辛苦,所以家里的事基本上都是王专红一人承担。

有一次,王专红患上了严重的腰疼病,穆铁柱不仅连续五个月、每隔一天拉她去医院看一次病,甚至还在这段时间内学会了做饭,这让王专红深受感动。

正是因此,二人才能够相互体谅,相互支持。

小时候穆铁柱家中贫穷,一家五口四处流浪,只能以要饭为生,在他16岁的时候身高就已经达到了2米。

穆铁柱个子虽然很高,但他并不觉得这是多么令人“骄傲”的事情,以前他还说过:“小时候不知道吃错了什么药,结果长了这么高。”

人家问他多高的时候,他几乎从来不严肃正经的回答,常常顺嘴胡说一通,有时候是两米一,有时候说两米,甚至生气的时候只说一米八。

上世纪60年代,山东省体委在选拔体育人才的时候,非常意外地在菜市场发现了去卖鸡的穆铁柱。

因为“海拔”非常高,工作人员在人群中一眼就能认出来穆铁柱。

随即,穆铁柱就作为体育专项人才被推荐到山东省体委,但没过多久,因为没有接受过正规专业的体育训练,无法在短期内戴代表省篮球队出战。

然而由于上世纪中国体育行业也刚刚开始发展,像穆铁柱这样的身高在整个中国几乎是凤毛麟角,因此被国家体委发掘,正式开始体能训练。

时任湖北省黄石市的体委主任余邦基,负责很多人都不愿要的零基础的穆铁柱。

跟随着恩师练了大约一年半的篮球之后,穆铁柱作为15号进入八一队,正式开始了篮球之路。

作为中锋,穆铁柱的身高往那一站,基本上没有人能够动得了他。

每场比赛,穆铁柱基本上都要得个二三十分。

19年,美国大学生联队来中国打友谊赛,恰好对上了穆铁柱领衔的八一队,被两度击败,穆铁柱和八一队因此在当时的篮坛也造成了不小的轰动。

没过几年,八一队代表中国出战,获得了亚洲俱乐部锦标赛冠军,穆铁柱被媒体称为“半个篮筐”,就此红透了整个亚洲地区。

穆铁柱在篮球界那几年,可谓是风光无限。

据说他最“红”的那段时间,去东来顺吃饭,从王府井路口到东来顺的几百米,都被粉丝们堵得水泄不通,要很长时间才能脱身。

退役后,穆铁柱因为心脏不好无法在篮球队执教,但他对篮球的热爱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

他对年轻球员的请教有求必应,和教练讨论战略战术,和家人们一起关注NBA、CBA,篮球已经深入了他的生命。

2008年9月,一代体坛名将穆铁柱因为心脏病在北京逝世,终年59岁,一个以穆铁柱命名的篮球时代也因此画上了辉煌的句号。

但实际上,所谓篮球界的“天才”并不是从一开始就备受瞩目,成为英雄人物的。

留在一众球迷记忆中的穆铁柱往往是“独领风骚,称霸篮球场”的英姿。

然而,穆铁柱从一个篮球盲到篮球界赛场的****,无论是生理上还是心理上,他的确也经历了许多不为人知的磨练。

宗瑜.穆铁柱:一个时代的.金秋,2014(04):19-21.

秋月.球星穆铁柱的平民生活.新天地,2008(10):38.

崔林娜.昔日铁柱今何在?.篮球,2003(08):30-32.

陈江华的突破快不?能去NBA吗

你好!

cba的竞技水平和nba相差很远!

陈江华只是比中国的后卫快点罢了!

想下nba后卫线可是高手如云,重技术 身体素质 身高来说我看是没有什么希望了,或许可以去欧洲玩下